河源市生態環境局紫金分局擬對紫金縣醫共體(紫城鎮衛生院新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的公示
發布時間:2024-05-20
來源: 本網 閱讀人次:
-
根據紫金縣醫共體(紫城鎮衛生院新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技術評估報告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本機關擬對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 2024 年05月20日至 2024 年05月27日(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本機關反映。
聯系地址: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永安大道北87號,郵編:517400
聯系電話:07627839485
傳 真:07627822843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及有關利害關系人可對本機關擬作出的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紫金縣醫共體(紫城鎮衛生院新院)建設項目 |
建設單位 | 紫金縣衛生健康局 |
建設地點 | 河源市紫金縣紫城鎮西城居委會(安民社區和西城社區交界處) |
環評機構 | 河源市美蘭生態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項目選址于紫金縣紫城鎮西城居委會(安民社區和西城社區交界處),總征地面積14257.32平方米,其中衛生院建設用地12946.7平方米、生活生產預留地1310.6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1937.3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7000萬元,環保投資2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綜合門診樓、后勤保障樓、住院樓、醫療廢物用房、污水處理站、地下室等,照明、監控、信息系統、給排水、圍擋工程等,道路等市政其他附屬工程,醫療、空調、電梯、太陽能等配套設備。項目建成后,衛生院規劃總床位120張,預計日門診量為230人,規劃職工人數180人。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 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 響的對策和措施 | 水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食堂含油污水經隔油隔渣池預處理后,匯同生活污水、洗滌廢水、醫療污水經三級化糞池預處理進入自建污水處理站,經格柵+調節+混凝沉淀+二氧化氯發生器消毒工藝處理達標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預處理標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最終進入紫金縣城區污水處理站進一步處理。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醫療活動產生的帶微生物的氣溶膠(醫院渾濁氣體)經病房內紫外線燈照射、空氣消毒、自然通風等措施進行處理;自建污水處理站設施加蓋密封,產生的臭氣通過定期投放除臭劑抑制后無組織排放,執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表3標準限值排放要求;備用發電機廢氣經自帶水噴淋系統處理后,經排煙道引至樓頂高空排放,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的第二時段二級標準限值要求,煙氣黑度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鍋爐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限值要求;食堂油煙經油煙凈化裝置凈化后通過專用排煙管道送至屋頂高空排放,執行《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中型標準要求;停車場汽車尾氣通過加強車輛管理、機械通風,減少污染后無組織排放,執行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無組織排放標準。 噪聲污染防治措施:①在設備選型上,優先選擇先進的、高效節能、低噪聲設備以及加強對設備的維護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噪聲的產生;②選擇合理的設備擺放位置,避免易振動設備直接共墻;項目高噪音設備設置在地下室及項目北面中部,遠離敏感點;③設置適當的隔聲屏障,如隔聲板;④維持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減少因零部件磨損產生的噪聲;⑤加強作業管理,減少非正常噪聲;⑥合理規劃停車場內機動車車流方向和建筑物布局,完善項目建成區內的車輛管理制度;限制區內車輛的車速;禁止車輛鳴笛等。運營期項目廠界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要求。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固體廢物按規范要求分類收集處理。一般固體廢物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藥物藥品、污水處理設施污泥、廢紫外線燈管)分類暫存于醫療廢物暫存間,定期交給有危廢處置資質單位外運處置,醫療廢物、危險廢物在衛生院內暫存執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規范》(環發[2003]206 號)、《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有關規定和要求;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清運處理,餐廚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資質的單位收運處理。 環境風險防控措施:①項目醫療廢水處理站事故排放 風險防范措施污水站是醫院污水處理的最后環節,為了保證其正常運行,防止環境風險的發生,需要對污水站提供雙路電源和應急電源,保證污水站用電,重要的設備(如ClO2發生器)需增設一套備用,并備有應急的消毒劑,避免在污水處理設備出現事故的時候所排放的污水不經過消毒處理就排放情況的發生。在污水處理系統旁設置事故池,有效容量約為20立方米,用于儲存因污水處理設施故障等因不可預見的應急意外發生時排放的廢水,可以避免因此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事故應急池平時應保持空置狀態。②醫療廢物轉運、貯存風險防范措施項目應當建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應當及時、有效地處理。醫療廢物轉交出去后,應當對暫時貯存地點、設施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對于醫療固體廢物,禁止將其在非收集、非暫時貯存地點傾倒、堆放;禁止將醫療廢物混入其它廢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內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③污水處理站污水消毒中使用化學品消毒泄漏風險防范措施為了避免二氧化氯的泄漏應做到嚴格執行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定期對設備、管道、儀表、閥門、安全裝置 等進行檢查和檢驗;生產裝置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系統,有效控制生產過程,并建立二氧化氯檢查機構,定期檢測污水處理系統中的二氧化氯含量,一旦發生泄漏,馬上關閉閥門停止生產,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加強全員教育和培訓,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操作技能及應變能力。 |
公眾參與情況 |
|
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 作出的相關環境保護 措施承諾文件鏈接 |
|
環評文件鏈接 | 公示稿-紫金縣醫共體(紫城鎮衛生院新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pdf |
二零二四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