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業知識產權海外風險防控小知識
我國企業海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知識產權風險,主要包括遭受侵權訴訟、展會專利糾紛、海關扣押、貿易調查等等,其中美國“337調查”是我國對外貿易中面臨的主要風險。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措施主要有:
一、事前應對措施
1、商標侵權風險。注冊商標的專用權是有地域性限制的,在國內注冊的商標只在中國境內有效。出口注冊商標商品,需要在出口目的國查詢使用在出口商品上的商標是否在出口目的國已被注冊,以避免商標侵權風險。必要時應通過馬德里體系申請領土延伸,或向出口目的國提出商標注冊申請。
2、專利侵權風險。專利權也是有地域限制的。出口商品前應在出口目的國進行專利檢索,檢索出口商品是否屬于出口目的國授權的專利產品或依照該國授權的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必要時應按照PCT提出專利國際申請,或向出口目的國提出專利申請。
二、事中應對措施
1、應對海外專利訴訟
①積極應訴。可以進行不侵犯專利權抗辯、專利不可實施抗辯以及專利無效抗辯。
②尋求和解。可以選擇適當時機通過簽訂和解協議解決爭議。
2、應對海外展會糾紛
①遭遇警告應對。參展企業收到警告信后,應核實警告信的發出人是否為權利人或其代理人,并判斷自身產品是否構成侵權,如侵權事實清楚、法律證據充分,可以與對方進行溝通協調,盡量選擇和解:如果認為不構成侵權,可拒絕簽署警告信,同時可以提出反警告,并向當地法院或海關書面申請保護。
②遭遇執法應對。遭遇相關執法人員根據臨時禁令扣押或沒收展品時,應沉著冷靜,積極配合執法人員的工作,并積極尋找一切維權途徑,盡力降低企業損失。依照當地法律向相關部門提出異議、申訴、上訴等,并提交證明未侵權的相關證據。
3、應對貿易調查(“337調查”)
①綜合考慮并盡早決定是否應訴。在決定應訴前企業主要考量美國市場對企業的重要程度,分析是否存在侵權的可能性,同時考慮訴訟費用的承受能力和應訴能力,衡量不應訴的后果。
②合理構建高效的應訴團隊。“337調查”節奏快、工作量大,需要高素質的團隊迅速應對。應聘請既懂得“337調查”程序又熟悉中美知識產權差異的專業律師代理企業參與案件應訴工作。
③“337調查”大多數與專利有關,被申請人一般可從不侵犯專利權、專利無效、專利不可實施等三個方面提出抗辯,同時也可以通過規避設計和反訴原告等措施盡力爭取有利結果。
4、應對海關扣押
①核對扣押產品,對不當扣押提出異議。
②在民事訴訟中進行抗辯。依照民事訴訟程序,企業可以以產品不侵權、權利人知識產權無效、扣押不符合法律規定等理由進行抗辯。
③與權利人進行和解。如確實構成侵權,企業可以嘗試與權利人進行溝通,爭取獲得知識產權許可,達成和解。
在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過程中,企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2、提前儲備海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3、加強案件主導權控制;4、控制訴訟成本;5、做好展會糾紛應對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