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眼病”高發,市疾控專家提醒……
近期、全國各地感染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人數增多。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
當前、我市正處于“紅眼病”病例上升階段10月之后發病水平將逐漸回落
此前幾年我市“紅眼病”處于較低水平,為何今年出現病例增多趨勢?市疾控中心應急傳防所負責人高淑萍介紹,“紅眼病”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人群免疫力消退,易感人群累積,導致病例增多,近期剛好進入流行高峰期,而入學后一兩周校園內學生聚集,往往成為“紅眼病”流行的高發季。
就目前我市病例來看,多數病例是與患者有生活接觸,如家人、同學等。“因為該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急性患者,通過接觸傳染。”高淑萍說,目前,我市監測到的病例癥狀都比較輕,而且“紅眼病”是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為7至10天,預后好。
勤洗手、勤剪指甲,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不與家人共用毛巾、臉盆、枕頭、眼藥水、眼鏡等物品;經常清洗、更換枕套、床單和毛巾等生活用品;如眼睛出現不適癥狀,不要前往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場所,避免與家人直接接觸;家長每天開展健康監測,觀察小朋友眼睛有無異常。
如果已經感染“紅眼病”,該怎么辦?“按照就診、隔離、消毒這幾個步驟。”高淑萍建議,感染者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遵醫囑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造成疫情蔓延;若家中有人感染“紅眼病”,應做好隔離措施,防止家庭內傳播,同時減少公共場所活動;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如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不共用毛巾、臉盆等生活用品。
“落實晨午檢制度很簡單,但很重要。”她說,如果發現有眼結膜紅腫、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淚等情況或疑似病例者應暫停入園或入校;經確診為“紅眼病”的患者,要落實隔離措施,一般發病后7天且癥狀消失為解除隔離的判定條件;開展清潔消毒也很必要,盡量使用擦拭的方式對公共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做好科普宣傳工作,培養師生良好衛生習慣。學校或托幼機構如果發生聚集性疫情,應及時上報轄區疾控中心,并做好隔離和消毒等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