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強降雨防御工作總結
6月13日以來,我縣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累積雨量大、降水范圍廣。面對嚴峻的降雨形勢,我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有關會議的部署要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委督導組的有力指導下,我縣實行響應上調一級、責任壓實一層、指揮前移一步,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工作。截至目前,此次強降雨轉移安置群眾妥善有序,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取得了人員零傷亡、經濟小損失的階段性勝利。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雨情。6月13日17時-24日18時,我縣平均面雨量為176.6毫米,最大降水量為245.5毫米,出現在義容天歐礦區。最大小時雨強為南嶺鎮政府的45.1毫米(6月15日14時-15時錄得)
(二)水情。6月13日17時到24日18時,我縣累計7座水庫超限水位,14日17時到16日19時期間,黃塘鎮雙下水庫、藍塘鎮茜坑水庫、縣城響水寨水庫、紫城鎮七娘寨水庫、敬梓鎮柑坑水庫、瓦溪鎮老虎崗水庫、鳳安鎮東門窩水庫超汛限水位,其中14日17時錄得黃塘鎮雙下水庫超汛限62厘米,為本輪強降雨期間最高值。其余39座水庫均未超警戒水位,全縣中小河流水勢略有上漲,但未超警戒水位、無洪水預警信息。
(三)險情。據統計,受到此次強降雨的影響,我縣16個鎮出現不同程度的險情災情。截至24日18時,全縣因災倒塌房屋8間。其中“全到戶”4間,人員均已提前轉移安置到位,未造成人員傷亡。發現山體滑坡1305處,沖毀橋梁3座(蘇區鎮1座小橋、義容鎮2座鐵橋),均已落實警戒、值守等相關措施,不影響群眾出行。損壞堤防61處3061米、沖毀公路34處2861米、道路塌方840處。
(四)人員轉移情況。我縣累計轉移群眾1673戶5176人,其中集中安置1239人、分散安置3937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未雨綢繆,應急演練到位。今年以來,紫金縣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的思想,通過復盤紫金縣2013年“8·16”特大洪澇災害,汲取近年來防汛工作經驗教訓,制定印發《紫金縣搶險救災應急處置指揮體系》和《紫金縣防汛應急救援力量應急響應前置預案》,4月底就在全市率先實現全縣272個村(居)“十個有”建設全覆蓋(有組織體系、有大喇叭、有警報器、有避難場所、有風險地圖、有明白卡、有應急值守、有應急照明、有小冊子、有宣傳欄)。同時,在“5·10”強降雨之后進一步健全完善,通過機制完善未雨綢繆認真做好防汛各項準備工作,為打贏這場防汛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這輪強降雨前,我縣審時度勢,準確預判,提前做好應急部署,全面落實各項措施,做到了高度戒備、充分準備、嚴密防備。
(二)快速響應,工作部署到位。6月13日17時,我縣迅速啟動相應的防汛IV級應急響應,并視雨水情情況分別于6月14日11時、23時將防汛IV級應急響應升級為防汛III級應急響應和防汛II級應急響應,同時,立即啟動紫金縣搶險救災應急處置指揮體系,成立搶險救災應急處置總指揮部,下設的綜合協調、應急救援、受災群眾安置、醫療救助及衛生防疫、交通搶險、水利搶險、電力搶險、通信搶險、后勤保障及物資供應、新聞宣傳和輿情處置、督導等11個工作組迅速激活啟動,保持扁平化、實體化運作。縣委、縣政府每晚召開全縣強降雨防御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對全縣防汛搶險救災工作進行全面動員,作出具體部署,要求各鎮、各單位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竭盡全力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三)靠前指揮,責任落實到位。市委督查組靠前指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春球同志進駐紫金后,第一時間到各鄉鎮督導防御強降雨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帶隊深入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鎮進行督導檢查,每天召開工作例會,分析問題,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縣四套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在掛鉤聯系鎮駐守,坐鎮指揮強降雨防御工作;鎮領導下沉至村、村干部到戶,全面靠前指揮,帶領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全縣各級各部門根據強降雨防御工作要求嚴格落實責任,全員取消周末雙休,休假人員取消休假返崗上班,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迎難而上、快速反應,全力做好防汛工作,團結帶領群眾筑起守護生命的堅強戰斗堡壘。
(四)壓實責任,風險管控到位。紫金縣注重加強風險排查管控力度,堅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措施,派出工作組聯合鎮村干部,實行網格化管理,分片包干對全縣道路橋梁、地質災害點、依山建房、削坡建房、低洼易澇、山塘水庫、破舊泥磚瓦房、自建房等高風險地區進行全方位、全區域滾動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點立即落實封閉管控措施并安排人員進行巡查值守,確保不發生規模性風險和次生災害。特別是對鄉村橋梁嚴格落實“一人一橋”的負責制度,加強巡查值守,切實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截至25日,全縣共出動26451人次,共排查出安全隱患2913處,已整治1538處,其余均采取臨時安全措施,未發生人員傷亡。
(五)轉移迅速,安置管理到位。我縣堅持“寧可聽群眾罵聲、不愿聽群眾哭聲”“寧可提前轉移、不要緊急轉移”“寧可多轉移、不要少轉移”,將臨災轉移作為最關鍵的防災措施。縣鎮村干部對照臨災轉移人員底冊,從保障群眾安全出發,擴大群眾轉移范圍、加大群眾轉移力度,提高轉移標準和速度,堅決果斷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確保涉危險區域群眾全部轉移到位,確保群眾生命安全。藍塘鎮、紫城鎮、瓦溪鎮、鳳安鎮均發生房屋倒塌,由于鎮村嚴格落實“應轉盡轉、應轉早轉”的安全轉移群眾工作要求,其中,4戶18人在房屋倒塌前已經轉移,成功避險,均未造成人員傷亡。同時,對轉移出來的群眾住所均落實“三個一”措施,強化已轉移群眾安全管理和人文關懷,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在集中安置點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嚴格落實消毒消殺、疫情防控等衛生防疫措施,確保不發生疫情。
(六)創新工作,應急措施到位。我縣在強降雨防御工作中,注重創新舉措。一是做到力量前置。提前預置應急救援隊伍35支644人前置到災害易發區,形成多個救援支點,隨時做好應急處置準備,確保一旦發生險情能及時科學安全有序開展搶險救援。二是提前預報預警。全縣各鎮村999個應急大喇叭用普通話和客家話循環播放預警信息,提醒當地民眾注意防御強降雨,及時做好各項防范措施,發出守護生命“最強音”,提高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三是強化已轉移群眾安全管理措施。瓦溪鎮在轉移群眾家門實施“封條分色分類管理”,分類對不同風險隱患的房屋進行張貼:“紅色封條——用于張貼有人居住且已轉移的;橙色封條——用于張貼空房但住戶有可能返回的”。同時,在封條上注明需注意事項:告知群眾在強降雨防御期間不得進入該住處,并留下包片干部的姓名和聯系電話,轉移工作做到有力度、有溫度。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我縣依山建房、削坡建房、地質災害點等存量較多,降雨大風等極容易導致發生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極容易造成災害事故。下來,我們將繼續保持高度警惕,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善作善成的決心、抓鐵有痕的作風,時刻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穩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抓緊抓實抓好,努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一)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對破舊泥磚房、屋后山頂出現坍塌等薄弱區域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點要進行登記造冊、落實管控措施,加強巡查值守,確保萬無一失。嚴格落實“三個一”措施和“人盯人”“戶盯戶”管理措施,堅決防止轉移群眾擅自返回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二)科學防治地質災害。對已經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原則,科學選擇預防和治理方案。對威脅程度高、治理難度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有效制定治理或避險搬遷計劃,做好轉移群眾的服務管理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三)統籌推進復產重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災后防疫和復產重建等工作,及時修復受損公路、橋梁、水庫等基礎設施,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全縣削坡建房進行系統性整治,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加強農村建房管理,規范農村建房審批制度,加強執法巡查,加快形成全覆蓋巡查、常態化監管的農村建房管理長效機制,杜絕新增削坡建房、依山建房。
(四)總結經驗防患未然。對此次強降雨發現問題登記造冊,科學系統總結,形成臺賬,列入應急預案。始終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根據雨情、水情、汛情變化,科學制訂不同響應等級的防汛備汛預案,做到排查、轉移等處置措施標準化、制度化,確保一旦發生災情能科學指揮、迅速反應、有效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