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申報2020年紫金縣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
縣有關單位:
為加大財政資金對創新驅動的扶持作用,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現組織開展2020年度紫金縣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申報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方式
項目由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及相關組織按照申報通知的要求進行組織申報,經專家評審后擇優扶持。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符合國家、省、市、縣科技產業發展規劃;
(二)申報單位須為我縣區域的企事業單位(含合作社),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具有項目實施的會計核算能力,研發基礎和運行機制良好,在本區域內具有典型性。
(三)項目申報資料。項目申報按規定的格式填寫項目申報書及可行性報告。各類項目專題規定的相關附件在申報時一并提交,未按規定提交者,視為形式審查不合格。項目申報單位可根據需要提交其他相關附件材料,原則上附件材料對項目申報的內容起到佐證作用,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企業上年度審計報告或財務報表、可說明知識產權歸屬和授權使用的證明文件、技術轉讓或合作協議、權威機構檢測報告、列入省市計劃文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獲獎證書及證明、已發表的重要論文、以往完成的科研成果證明等。各申報單位須對所有申報資料的真實性負責。項目申報單位申報資料真實與否,將作為科技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據。在報送紙質材料時,須提供申報材料真實性承諾函(可與其他材料一并裝訂)。
(四)經費預算。申報單位應認真做好項目經費預算,申請財政扶持經費的強度不得超過申報通知指引范圍。
(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項目負責人或申報單位原則上不得進行申報或通過資格審查:1、項目負責人有省、市、縣級科技計劃項目3項以上(含3項)未完成結題的;2、申報單位近三年內已獲得過縣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的;3、在省、市、縣級財政專項資金審計、檢查過程中發現重大違規行為尚未超過三年的。4、近三年內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5、企業誠信缺失,近三年被列入黑名單或異常經營名錄。
(六)主申報單位必須符合申報項目內容的相關要求,項目申報書的內容、指標必須明確客觀,嚴禁夸大和作假行為。項目如獲得立項,要確保申報書和合同書的內容、指標的一致性,違者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七)科技項目要嚴格執行相關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對申報單位、組織在專項資金申報、使用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騙取專項資金、擅自改變專項資金用途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照相應法律法規實施責任追究和處罰,追回財政專項資金,5年內停止其申報專項資金資格,并登記不良信用記錄信息。
三、申報類別
(一)電子電器信息關鍵技術
專題背景:電子電器產業應抓住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逐步推進社會經濟向更高更快發展。
專題內容:重點支持液晶顯示產品、通訊器材、家電產品及關鍵元器件、電子產品、互聯網+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
申報要求:由企業牽頭,或聯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申報。聯合申報單位簽有責權利明確的項目合作協議;分工和進度明確,經費預算合理,知識產權歸屬清晰。申報項目技術先進性、新穎性特征明顯,工藝穩定、質量可靠,產品具有競爭力并實現產業化。
專題目標:在電子電器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新產品。項目實施后須達到的技術指標:1、申請1個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2、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產學研合作協議;3、新產品或新工藝1個以上。
(二)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產品關鍵技術
專題背景: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產品日新月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于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及對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我縣在廣東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專題內容:重點支持高性能金屬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新能源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
申報要求:由企業牽頭,或聯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申報。聯合申報單位簽有責權利明確的項目合作協議;分工和進度明確,經費預算合理,知識產權歸屬清晰。申報項目技術先進性、新穎性特征明顯,工藝穩定、質量可靠,產品具有競爭力并實現產業化。
專題目標: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新產品。項目實施后須達到的技術指標:1、申請2個實用新型專利或1個發明專利;2、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產學研合作協議;3、新產品或新工藝1個以上。
(三)新藥創制和生物技術關鍵技術
專題背景:醫藥產業和生物產業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對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健康、環境等主要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專題內容:重點支持生物藥物、化學藥物等相關藥物合成工藝應用研究與新產品開發。
申報要求:由企業牽頭,或聯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申報。聯合申報單位簽有責權利明確的項目合作協議;分工和進度明確,經費預算合理,知識產權歸屬清晰。申報項目技術先進性、新穎性特征明顯,工藝穩定、質量可靠,產品具有競爭力并實現產業化。
專題目標:在新藥創制和生物技術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新藥、仿制藥研制新技術,完成一批創新藥物、仿制藥物的臨床前研究。項目實施后須達到的技術指標:1、申請1個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2、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產學研合作協議;3、至少有科技成果鑒定;4、新產品或新工藝1個以上。
(四)現代農業關鍵技術
專題背景:紫金是農業大縣,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安全種植、病蟲害根除、深加工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的研究、是確保我縣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專題內容:重點支持植物安全高效種植關鍵技術攻關;茶葉產業、優質畜禽、水產等新品種關鍵技術攻關;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攻關;食品安全生產關鍵技術攻關。
申報要求:由企業牽頭,或聯合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申報。聯合申報單位簽有責權利明確的項目合作協議;分工和進度明確,經費預算合理,知識產權歸屬清晰。企業生產或產業化地點應在紫金縣境內,并具有技術先進性、產品具有競爭力并實現產業化。
專題目標:在農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在粵東西北地區應用具有示范作用。項目實施后須達到的技術指標:1、申請1個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2、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產學研合作協議;3、新產品或新工藝1個以上。
(五)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基地建設
專題背景:建設一批符合我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對區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基地,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升級,有效對接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部署。
專題內容:積極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先進適用新技術的集成與應用示范,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建設一批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基地,不斷發展壯大我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提升我縣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專題目標:通過項目的實施,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基地,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升級,有效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申報要求:1、項目申報單位為依法在紫金縣境內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業科技企業,同時必須與當地省定點貧困村村委會或市、縣直定點幫扶面上村聯合申報。2、項目申報單位具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和科技示范推廣能力,與貧困戶建立生產合作協議20戶以上;
(六)社會發展專項
專題背景:針對我省人口與健康、醫療衛生、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節能減排、消防等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需求,支持一批面向社會民生的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及研究項目,力爭突破一批制約社會民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
專題內容:針對人口健康、優生優育和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提出研究任務和實施方案,探索并優化臨床研究的組織和管理機制,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評價研究和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轉化醫學研究;針對資源與環境、生態保護、節能減排、消防等問題,開展污染防治及生態監測修復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消防安全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
專題目標:形成一批臨床醫學新技術、新方法,轉化應用一批新成果、新產品,提升我縣常見病、多發病、難治病的預防、早期診斷與臨床治療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水平;探明胎兒發育中各類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提出有效預防和控制的技術手段,提升我縣育齡夫婦的生殖健康生活質量;在節能環保、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修復保護、消防安全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性共性技術并應用示范推廣,推廣低碳生活模式,改善我縣安全、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我縣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申報要求:1、具有完成項目必備的人才條件和技術裝備;2、具有與項目相關的研究積累和工作基礎;3、具有完成項目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4、具有完成項目的良好信譽度;5、鼓勵項目單位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承擔和實施社會發展科研項目,申請項目必須在紫金縣范圍內組織實施,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市科技和產業政策,有利于推進社會發展領域科技進步,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四、支持方式和強度:本年度支持資金總額40萬元,每項支持強度不超過6萬元,計劃擇優立項7項,其中農業領域項目2項、工業領域項目5項。
五、申報程序
(一)申報。各單位和申報人填寫好規定格式的項目申報書、項目可行性報告及相關附件材料提交至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科技與信息化股受理。
(二)資格審查和項目評審。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資格審查和評審,按照競爭擇優的原則,列入科技計劃予以扶持。
六、申報方式和時間
各申報單位必須于2020年8月25日前將申報紙質材料一式伍份報送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科技與信息化股,逾期不予受理,申報電子材料發送至郵箱:kj7822396@163.com。
七、聯系方式與聯系電話:
(一) 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聯系人和聯系電話
科技與信息化股:劉素青 彭麗紅 聯系電話:0762-7819849
地址:紫金縣城中山路83號紫城府內院附樓301室
附件:紫金縣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提綱
紫金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