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實施方案
為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切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國辦發〔2017〕72號)《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教基〔2020〕5號)《廣東省教育廳等十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長效機制的通知》(粵教基〔2022〕3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強化領導,明確職責,切實做到依法控輟、責任控輟、宣傳控輟、質量控輟、關愛控輟、扶貧控輟,依法保障所有適齡少年兒童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目標任務
聚焦完善控輟保學聯動工作機制,切實落實各方控輟保學責任,依法保證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提升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水平。全縣小學毛入學率保持在100%,初中凈入學率保持在100%,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送教上門比例控制在10%以內。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6%以上,家庭經濟困難人員子女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各方控輟保學責任
各學校要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廣東省教育廳等十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長效機制的通知》《河源市教育局等十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控輟保學長效機制的通知》,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完善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壓實部門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落實學校主體責任,完善“一校一案”控輟保學方案。各義務教育學校要成立由校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將控輟保學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明確責任,建立健全輟學學生摸排、造冊、動員返校、報告聯系、檔案管理等制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讓控輟保學工作落到實處,使“在校生留得住、輟學生勸得回”。
(二)摸清底數登記造冊,做好重點人群監測
各學校要結合前期的數據,通過“四查三比對”(查戶籍、查學籍、查在校學生、查脫貧戶適齡兒童少年,用戶籍與學籍比對適齡失學兒童少年、用學籍與在校學生比對輟學學生、用輟學學生與脫貧戶數據庫比對脫貧戶輟學學生)、“鐵腳板摸排”(登門入戶查無戶籍、無學籍、實際未上學學生)等方式,再次摸清工作底數。各學校要在此基礎上建立“三本臺賬”,即建立適齡兒童臺賬(含隨遷子女)、疑似輟學學生臺賬(含失學學生,下同)、輟學學生臺賬,并根據自查結果等動態更新,做到人賬相符。嚴防學生“名在人不在”脫離學校教育與管理,導致其遭受侵害或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同時,要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隨遷子女、涉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作為重點排查和監測對象,準確掌握特殊群體學生就學情況,健全輟學學生快速發現與響應機制,做到排查無遺漏、幫扶有力度、就學有保障。
(三)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落細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控輟保學三級責任制。建立“鎮、村、學校”控輟工作三級負責制,明確每一個崗位人員的控輟保學責任,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2.健全聯控聯保責任機制。各學校要健全政府部門、學校、家庭多方聯控聯保責任制,不斷完善“一校一案”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建立由學校牽頭,鎮政府及公安、司法、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組成的控輟保學定期協商制度,明確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及時互通信息,專題研究部署年度控輟保學工作,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3.完善行政復學機制。各學校要建立和完善輟學學生勸返復學登記與書面報告制度。要加強家校聯系,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輟學學生勸返復學工作。每學期開學后1個月內,學校要對學生入學情況、學籍異動情況及輟學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統計,及時了解未到校學生去向,并及時將疑似輟學學生信息、勸返復學情況報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學生日常管理,學生無故曠課達到2周,其間學校多次聯系要求復學,仍無效果的,視為輟學,學校應及時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做好學生勸返復學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學生輟學原因,聯合有關部門共同開展勸返復學工作;對于非本地戶籍的學生輟學情況應通過函件等方式,及時向學生戶籍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通報。各學校要全面掌握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情況,加強宣傳教育,落實家長責任,督促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依法送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對于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造成輟學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戶籍地司法部門依法發放相關司法文書,敦促其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保證輟學學生盡早復學,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4.健全定期專項行動機制。各義務教育學校要聯合有關部門定期集中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加大行政督促勸返復學力度,綜合運用感情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等多種方式做好勸返復學工作,防止輟學新增和反彈。對已輟學學生要實行動態跟蹤,勸其回學校復學,對特殊群體學生要加強監測,防止輟學新增和反彈。同時,各學校要依托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和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健全學籍管理制度。
5.健全依法控輟治理機制。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各義務教育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引導廣大群眾尊重和保護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堅決禁止各種違法違規導致的輟學現象。二是推動家校共育。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增強全社會的家庭教育意識,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密切家校配合,拓寬學校和家庭合力教育渠道,及時向家長普及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知識,宣傳科學育人理念,協同做好學生手機、睡眠、體質等方面管理,防止學生沉迷手機和網絡,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學校應會同輟學高發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查找原因,查漏補缺,邀請教育、法律專家為當地學生家長開辦知識講座,不斷增強家長思想認識和責任意識,減少輟學現象,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或合法權益遭受侵犯。
6.健全應助盡助救助機制。各學校要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依照有關規定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學生全部納入生活補助范圍。深入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切實改善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對符合條件的勸返復學適齡兒童少年,要落實社會救助政策措施,保障必要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促進學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聚焦各類重點項目,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一是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充分考慮城市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計劃生育三孩政策所帶來的生源影響,根據常住人口數量和人口變化趨勢,縣教育局制定城鄉學校布局優化實施方案。加快改擴建寄宿制學校建設,穩妥推進小規模學校撤并整合工作,因地制宜推進以鄉鎮為中心適度集中辦學。二是加快學校新改擴建項目建設,持續增加優質公辦學位供給。三是實施鄉鎮“三所學校”質量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向“三所學校”增加資源投入,補齊短板,按標準補足配齊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提高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強化“三所學校”人員保障,加強“三所學校”校(園)長、優秀教師培養、培育、培訓,配齊配強“三所學校”校(園)長、學科教師隊伍。四是推進多種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區域內一所優質品牌學校或者優質教育資源為龍頭,跨區域跨學段組建形式多樣的教育集團,支持將鄉村學校、薄弱學校、安置點學校等納入教育集團管理,制定共同的教育發展愿景與目標,實現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五是實施學校辦學內涵發展工程。一要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實行“一校多區、一園多點”一體化管理,完善學校管理機制、法人治理、集體決策和各項規章管理制度,做好學校公用經費使用管理,提升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能力。二要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指導鄉村學校開發特色校本課程,鼓勵鄉村學校探索小班化教學。豐富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內容和形式,與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相銜接,提高育人質量。建立和完善以校為本的特色學校發展和管理模式,加強組織管理與保障機制,優化特色課程建設。三要推進數字化賦能教育。加強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加強校地結對,開展多類型、廣覆蓋的教育幫扶實踐。實施“互聯網+教研”,開展網絡名師工作室、線上線下混合教研、虛擬教研、智能研修等教師研修模式,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
(五)緊扣高質量發展,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一是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全面提高農村學校管理水平。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體育鍛煉時間、在校活動內容和家庭作業,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作用,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不得隨意加深課程難度、增加課時、趕超教學進度或提前結束課程;二是要發揮鄉村小規模學校小班化教學優勢,積極開展啟發式、參與式教學,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吸引力,讓孩子們從小愿意上學。中小學教材要注重聯系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注重語言表達和呈現方式創新,增強教材適宜性。三是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從教。加強校長、教師輪崗交流,統籌調配編內教師資源,著力解決鄉村教師結構性缺員問題。在培訓經費困難的情況下傾斜鄉村教師專項提升項目,為鄉村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提升專業素養。四是要把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幫扶作為控輟保學的重點任務,建立健全學習幫扶制度,著力消除因學習困難或厭學而輟學的現象。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家庭情況和思想心理狀況,切實加大幫扶力度,使他們增強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切實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性和獲得感。要強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把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作為考核學校教育工作和教師教育教學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五是對因病、因殘疾不能隨班就讀的學生,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安排送教上門教師,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計劃,具體內容按照《關于做好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河教〔2022〕48號)實行。
四、工作要求
(一)嚴格規范數據真實性
1.學校一月一報告。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完善學生考勤制度,及時發現并核實缺勤學生情況,加強家校聯系,防止學生輟學。學校每月下旬匯總各班考勤情況,對按有關規定認定為疑似輟學或輟學的學生,及時納入相應臺賬,并向縣教育局上報,縣教育局將本縣(區)工作臺賬在每月底報送至市教育行政部門。
2.學校一季度一復核。各學校要建立每季度復核機制,組織相關部門參與,對各班報送的疑似輟學和輟學學生數據進行復核。每年春季、秋季開學時節,要確保開展一次“學校全覆蓋、學生逐一核”式的進校、入戶實地深度調研工作。
3.縣局一學期一排查。縣教育局相關股室對各義務教育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控輟保學工作情況摸底排查,重點指導各學校工作落實,確保學生輟學、復學數據的真實性,推動不斷提升基層學校控輟保學工作水平。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義務教育學校要加強宣傳工作,使社會關注教育、關心學生、關愛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社會氛圍。要利用家訪和每年2—3月、8—9月控輟保學工作關鍵時期為契機,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控輟保學工作宣傳,對涌現的先進典型、形成的先進經驗給予大力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加入控輟保學隊伍中來,切實把控輟保學宣傳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加強督導檢查。縣局成立控輟保學專項督查小組,對轄區內義務教育學校控輟保學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督導,嚴格督促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制,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常態監督機制,確保控輟保學工作穩步推進。對因工作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