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簡報2018年36期:勠力同心抓黨建 凝心聚力促脫貧--禮坑村“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示范村”創建工作紀實
龍窩鎮禮坑村是革命老區村,也是新時期精準扶貧省定貧困村。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禮坑村黨支部根據“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工作思路,積極創新“黨建+扶貧”工作模式,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匯聚強有力的支撐。
一、強化組織引領,筑牢戰斗堡壘
一是強化“黨建+扶貧”的組織領導。禮坑村結合村實際制定了《禮坑村“黨建+扶貧”工作方案》和《禮坑村創建“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示范村”實施方案》,成立由駐村第一書記擔任組長的“黨建+扶貧”工作組,將黨的領導始終貫穿于精準扶貧工作之中,扎實推進“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示范村”的創建工作。
二是選優配強支委班子。把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工作作風扎實、帶頭致富能力強的黨員選進村支部班子,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和村“兩委”“交叉任職”的換屆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鍛煉。挑選2名“后備干部”(含一名女干部)在村“兩委”跟班學習鍛煉,參與村“兩委”日常工作;2017年發展了3名入黨積極分子,吸收預備黨員1名,轉為正式黨員1名。
二、搭建活動載體,挖掘紅色內涵
一是建立村支部微信群。通過支部微信群實時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通報黨建、精準扶貧等工作動態;在群內加強與外出黨員的聯系、管理。
二是黨建工作共建共享。由交通銀行深圳分行機關黨支部結對指導禮坑村黨建工作。交通銀行深圳分行機關黨支部在禮坑村舉行由禮坑村全體黨員列席或參與的組織生活會和黨課,達到兩個支部之間黨建工作資源共享,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好效果。
三是建設紅色文化陣地。禮坑村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建設一個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烈士墓園和禮坑村革命老區展覽室,計劃籌建一條黨建文化長廊和一個黨員活動中心,打造一個弘揚革命傳統的紅色教育基地,讓黨員干部及群眾更好地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和革命傳統教育,錘煉黨性,提升素養。
三、創新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創建聯席決策機制。由駐村幫扶工作隊、鎮駐村直接聯系群眾工作團隊、村支委班子和駐村第一書記組成四支隊伍,整合力量,形成群策群力、民主決策的工作格局。
二是創建結對幫扶機制。實行支部一對一幫扶機制,聯系幫扶單位交通銀行深圳分行下屬的69個支部“一對一”結對幫扶貧困戶,形成以幫扶支部的書記為幫扶責任人,整個支部聯系幫扶的“大幫扶”工作格局。2017年交通銀行深圳分行下設支部共有48批500多人次到禮坑村進行貧困戶結對幫扶活動,為貧困戶發放慰問品及慰問金超過10萬元,為兩名貧困大學生全額承擔大學學費。
三是創建“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發展機制。在禮坑村黨支部的組織引導下,成立以黨小組組長為理事長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4個、黨員牽頭的經濟合作社5個、推進基層治理的“五老一賢”工作隊。全村黨員每人掛鉤聯系一名貧困戶,村老黨員協助村“兩委”處理矛盾糾紛,形成黨員帶頭樹新風正氣,帶頭扶貧致富,帶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截至目前,禮坑村已完成或已進入實施階段的扶貧產業項目共有18個;實現脫貧20戶119人(脫貧率72.28%),剩余10戶56人將在2018年實現脫貧。禮坑村“黨建+扶貧”模式的運行,夯實了基層黨組織基礎,筑牢了基層戰斗堡壘,全面提升村黨組織在脫貧工作中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