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解讀
點擊查看原文件:《紫金縣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
近日,紫金縣人民政府印發了《紫金縣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紫府辦〔2022〕18號)(以下簡稱《規劃》),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背景
河源市紫金縣位于廣東省東中部,河源市東南部、東江中游東岸,自然環境優越,畜牧業地方特色品種資源豐富,是區域內重要的“菜籃子”供應基地。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產業化經營機制的引入,順應珠三角地區畜牧業產業轉移的發展機遇,紫金縣積極推進畜牧養殖業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立足于本地的山區資源、勞動力優勢,積極推廣良種和良法飼養,提高養殖水平和產品質量,使畜牧養殖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紫金縣畜牧業發展帶來良好契機。紫金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各級政府政策文件措施,緊緊圍繞“把紫金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和優質生活圈的重要承載地”這一發展目標,堅定實施綠色引領、創新驅動、產業興縣、西連南融“四大戰略”,在畜牧業方面重點發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實施產業提質增效工程,不斷打造和強化特色產業。因此,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編制《紫金縣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描繪發展藍圖,對加快推進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有效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規劃》編制依據
編制該《規劃》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廣東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關于印發我省促進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十條措施的通知》《河源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紫金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6-2035)》《紫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等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相關制度規定和技術指南等。
三、《規劃》主要內容
(一)《規劃》框架
《規劃》共八部分內容,分別為規劃總則、規劃條件分析、環境分析和評估、發展戰略、總體規劃、配套體系建設規劃、保障措施和重點建設項目。
(二)《規劃》要點
1.主要內容:《規劃》在銜接國家、省、市相關畜牧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紫金縣自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畜禽產業特色和土地承載力等因素,提出“突出生態、綠色主導,科學布局、結構優化,品牌引領、融合發展,科技支撐、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以生豬、家禽和特色畜禽為重點,科學規劃紫金縣畜牧業空間布局,劃定生豬重點養殖區、家禽重點養殖區、草食動物養殖區和現代畜牧業加工流通區等四大發展區域;主推家庭農場、適度規模養殖場和大型集約化養殖場三種 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2.預期目標:到規劃期末,紫金縣畜牧業規模結構達到合理水平,現代畜牧業的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主要畜禽產品產能和質量水平基本穩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畜禽產品供給基地”;基本實現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生產效率、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和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成為“畜牧業綠色生態發展新樣本”。
四、《規劃》主要特點
(一)符合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
《規劃》銜接國家、省、市相關畜牧業發展規劃,充分考慮紫金縣自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畜禽產業特色和土地承載力等因素,合理規劃布局和制定詳實措施,對于指導紫金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升當地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條理清晰,科學性強
《規劃》根據紫金縣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發展思路,科學劃定縣域內四大發展區域,主推三種 養殖模式,完善五大配套體系,明確四大保障措施。《規劃》思路清晰、內容全面、目標明確,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