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紫金縣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委員提案(第26號)的答復
紫文函[2018]03號
黃海波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紅色革命史跡保護開發利用工作的建議》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紫金縣是廣東省著名革命老區,全縣(含古竹鎮、臨江鎮)共有革命史跡57處。這些革命史跡在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文化中起到積極作用。由于我縣是16個省扶貧開發縣之一,財政困難,革命舊遺址維修等遇到瓶頸。為做好紅色革命史跡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我局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列入2018年文化工作重要議事日程,認真抓好落實。
一、扎實推進紅色革命史跡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為克服資金困難,我局積極爭取省、市的重視和支持,按照縣的要求,制定全縣革命史跡維修計劃。重點提升打造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蘇區革命舊遺址群,包括蘇區革命舊遺址群維修、綠化、道路改造整體規劃。規劃新建革命斗爭史展覽館、紅色蘇區廣場,提升各個舊遺址展覽水平等,打造蘇區紅色旅游線路。目前已完成蘇區鎮紅十一軍四十九團團部舊址的擋土墻維修、地基平整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主體工程建設待招標后實行。龍炮區聯隊修建工程項目已向省文化廳申報專項資金。縣博物館認真做好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加強文物點巡查,確保文物安全。
二、挖掘文化底蘊,弘揚紫金紅色文化。做好紫金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推進革命題材文藝創作,豐富紫金紅色文化內涵。今年縣花朝戲劇團創排大型革命題材花朝戲《烈火紅顏》,目前即將完成劇本整理,計劃于2018年底前搬上舞臺,2019年送戲下鄉巡回演出。發揮專業、業余作者的作用,創作了以劉琴西清政為民為題材的花朝小戲《劉青天》以及反映“四﹒二六”暴動的花朝小演唱《但愿革命早成功》客家山歌等,利用文藝形式開展群眾性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紅色文化。做好縣博物館和紫城、蘇區、古竹革命舊遺址紀念建筑等場館的免費開放工作。充實講解員隊伍,熱情接待干部群眾參觀革命遺址,講好紅色紫金故事。據統計,1-6月份,縣博物館以及蘇區等各場館共接待干部、群眾1.8萬人數。
下來,我們將加大力度做好紅色革命史跡保護開發利用。繼續爭取上級財政資金的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做好革命史跡的維修等,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免費開放工作,打造紅色紫金文化品牌。
特此答復。
紫金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8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