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紫金縣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2020016號)的答復
(辦理類別:B)
紫文函〔2020〕22號
紫金縣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
你們提出《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建議》(第2020016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縣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健全機制,突出重點、強化措施,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但由于現代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民間文化受到現代文化的猛烈沖擊等原因,加之非遺工作經費投入有限,非遺宣傳不夠深入等因素,致使非遺保護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各階層對非遺知識了解不深的情況,縣文廣旅體部門也將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宣傳力度,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持,逐步建立起完善非遺保護機制,確保非遺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
一、健全機制
為加強我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我縣加強機制建設,將非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非遺工作,縣政府將非遺工作納入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下發的《紫金縣人民政府關于下達紫金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紫府〔2020〕30號)中,明確把非遺推廣普及、花朝戲創作交流展演等列為重要工作。近年來,我縣制定印發了《關于印發<紫金縣花朝戲傳承發展五年計劃(2019-2023年)>的通知》(紫委辦發電〔2019〕94號)等文件,在我局牽頭制定的《紫金縣文化旅游體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將非遺保護工作列為重要工作,并爭取非遺有關工作列入縣“十四五”規劃,推動花朝戲等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下一步,爭取制訂傳承人培養機制和項目傳承規劃,設立傳承活動基地和保護基金;爭取縣編辦的支持,為縣非遺保護中心配置業務熟悉的工作人員。
二、注重傳承
一是在非遺展演展覽方面,縣通過開展花朝戲藝術節、紫金縣“百姓戲劇廣場建設”公益巡演、花朝戲戲迷擂臺賽和“百年經典”公益巡演、花朝戲文化藝術周、縣民間藝術巡游等活動對非遺項目進行展演。縣文化館(縣非遺保護中心)一樓設有“紫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廳”,以文字、圖片、實物的形式,對每一個項目進行介紹,常年免費向群眾開放,年接納觀眾約5000人次。在各鎮設立的文化館分館,在村(社區)設立的文化館服務點也常年開展非遺項目展覽,增強群眾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意識。但也存在非遺項目因年代久遠的原因,缺少實物的情況,縣非遺中心也在努力不斷完善和充實展廳內容。
二是非遺培訓普及方面,目前已掛牌的花朝戲推廣普及單位共有22個,其中縣內20個,市區2個。2018年,國家級非遺項目“紫金花朝戲”傳習基地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揭牌并舉行傳習班開班儀式,“紫金花朝戲”納入河源高校選修課程。縣非遺有關傳承部門積極開展花朝戲、木偶戲等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到學校開辦培訓班,積極開展送戲下鄉,到各村進行演出。2019年舉辦了四期蒲米制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學員約40多人次。縣非遺保護中心每年舉辦至少一期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并召開非遺傳承人工作會議,了解當前非遺傳承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三是在出版非遺書籍傳承方面,近年來,出版有《紫金文史·紫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花朝戲》《花朝戲音樂集成》《木偶戲》《紫金蒲米》等非遺項目書籍,免費向群眾贈閱。近期,策劃編輯出版《紫金縣非遺叢書》,將我縣非遺項目形成單冊書籍,更好地宣傳推廣非遺文化。另外,通過印制非遺宣傳冊分發至各鎮,更大范圍的在基層普及非遺知識。
四是擴大非遺宣傳傳播方面,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強非遺宣傳,正在策劃和錄制我縣非遺視頻,每年至少錄制10個非遺項目,在互聯網和微信公眾號傳播,提供給電視臺播出,提高群眾對非遺的認識。我縣也積極組織非遺項目加強對外宣傳、展示,如花朝戲赴北京、江蘇、山東香港、澳門等地參加展演,甚至走出國門,赴馬來西亞進行國外展演。其他非遺項目也積極通過中國(深圳)文博會、東莞非遺節、河源非遺展銷等活動加強宣傳。
三、加強保護
近年來,我縣積極通過申報非遺項目工作來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縣非遺部門每年深入各鎮各村,對具有非遺特色文化的項目進行田野調查,并建立檔案,篩選好項目,為將來申報縣級、市級、省級非遺項目提供堅實的基礎。目前我縣有2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2項,市級14項,縣級11項,2020年擬申報10項縣級非遺項目。通過加強非遺檔案資料建設,建立完整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檔案,編輯出版非遺圖書和錄制非遺音像資料,逐漸形成我縣非遺傳承資料體系,保護好非遺項目。
四、發展產業
緊緊圍繞特色非遺項目的挖掘、提煉和表現,對一些特色精品項目進行整理包裝和商業運作,推動非遺產業發展。竹殼茶、涼粉、紫金椒醬、蒲米、鐵鍋等具有自身價值和社會效益的非遺項目,現已完成商標注冊,竹殼茶、紫金椒醬、蒲米、鐵鍋并在網上銷售。針對紫金椒醬個別廠商對原來味道制作失真問題,鼓勵生產企業對傳統技藝進行改良,金鴻食品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生產“鴻昌記紫金椒醬”,今年12月可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紫金鐵鍋采用現代科技進行改良,比原來的鐵鍋更具有聚熱性,已申請國家專利。鼓勵商家在紫金縣城、景區設立“非遺餐館”,將非遺項目類美食匯聚一堂,推進文旅融合,促使傳統工藝、技術從自給自供型專向市場需求轉型。縣文廣旅體部門積極推介非遺產品對外展銷,在2019年5月16日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舉辦的河源市組團文化產品交易簽約儀式上,紫金縣雁鴻五金有限公司與京東河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2019年銷售“源金寶”鐵鍋200萬元的合作協議。
五、建設隊伍
為更好地做好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傳承發展民間傳統優秀文化,我縣加強非遺傳承隊伍建設。2014年8月,經編委研究同意,在縣文化館同掛紫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縣非遺保護中心成立以來,成功申報省級非遺項目2個,市級非遺項目8個,縣級非遺項目6個,有力推動我縣非遺整理挖掘、檔案建立、宣傳推廣等工作。在推動國家級非遺項目花朝戲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上,縣設立花朝戲保護責任單位,2012年紫金縣花朝戲劇團轉制為副科建制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紫金縣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并專門成立紫金縣花朝戲研究室,對花朝戲的傳統藝術進行系統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由財政核撥工資經費,并邀請了專業藝術院校教師來培訓演員和組織劇團編導人員到北京等地培訓進修。今后,爭取教育部門組織相關學校音樂教師配合我縣國家級非遺項目花朝戲保護和傳承開展師資培訓,擴大花朝戲師資力量;爭取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幼師專業班增加花朝戲課程,由縣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組織業務骨干進行授課,為花朝戲傳承發展中心培養后備人才。針對客家山歌、木偶戲、紙馬舞、春牛舞、花船舞等非遺項目存在演藝人員老化、整體素質偏低和市場不景氣問題,我縣非遺部門也在抓緊研究相關的解決方法。
六、爭取經費
積極爭取縣財政的支持,將非遺保護的普查、挖掘、整理、評審、保護等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利用落實好紫金海陸豐革命老區以及“融灣”“融深”的優惠政策,積極向上級部門反映情況,爭取得到國家、省、市對山區非遺保護傳承的資金扶持。參照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非遺保護和傳承。
感謝你們對紫金非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希望以后能一如既往地關心我縣的非遺工作,為推動我縣文化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紫金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0年11月10日
注:A表示問題已解決或基本解決;B表示問題正在解決;C表示問題列入計劃將逐步解決;D表示問題因目前條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后解決或留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