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紫金縣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委員提案(第2019006號)的答復
(辦理類別:A)
紫農農函〔2019〕97號
縣政協提案委員會:
您提出關于《關于制訂實行紫金茶葉聯盟標準的建議》(第2019006號)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辦理情況
到目前為止,我縣茶葉種植面積近4.3萬畝,預計2020年在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縣茶葉種植面積可達5萬畝,產值可達到10億規模。經過一年的提升,我縣茶業經營主體實力明顯增強,產業基本實現標準化發展,品牌帶動力大幅提高,現代市場營銷體系基本形成,茶農人均純收入不斷提升。具體做法如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發展成果
1.我縣通過實施“紫金縣茶產業標準化建設人才培養工程”、選送茶企骨干參加省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省茶葉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等專業培訓,提高了我縣茶企經營管理知識儲備、經營管理能力,促進龍頭企業,新型主體的培育工作。2020年,我縣新增茶葉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
2.整合相關資金用于支持100畝茶樹良種繁育、科普、科研基地,創新創業激勵、培訓、孵化項目、茶葉精加工流水線等項目建設。目前,全市首條茶葉自動加工生產線、全市最大的代加工廠房相繼投產,我縣標準化生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3.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紫金縣南方綠茶研究所、紫金縣惠農客家茶研究所科研設備的添置,通過加掛華南大學斗記茶葉產業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紫金分所的牌子,達到師資共享,資源共享,同時還聘請省內知名教授作為顧問,利用前沿技術、科研設備,加強種植與加工技術研究與培訓,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和技術服務支撐,促進了我縣茶葉科研水平的提升。
4.縣文廣旅體局組織了金豐號、兆達農莊等2家力茶葉生產企業參加河源市首屆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并在大賽中榮獲優勝獎。通過創新大賽,進一步提升我縣茶業企業通過文旅融合方式打造茶山旅游發展思路模式,將茶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為紫金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讓紫金茶搭上旅游快車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市場推廣。目前,縣文廣體旅局已將 “紫金綠茶制作技藝”申報為紫金縣第三批縣級非遺項目。待縣政府批準后,將向上申報市級非遺項目。
(二)研制標準,推動產業發展質量
積極做好茶產業標準的落地,盡快形成配套的適應產業化發展的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規范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化建設。
近幾個月來,在縣市場監督局的大力協助下,我局多次組織主要茶企、茶人深入基地調研,充分推敲并由縣茶葉協會研制紫金蟬茶團體標準,標準規定了茶樹種植、茶園管理、鮮葉采摘和管理記錄;各茶類的術語和定義、加工工藝規程、分級和實物標準樣、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標簽、包裝、運輸和貯存等。目前,紫金蟬茶團體標準順利通過專家審定并于本月底發布實施。“紫金蟬茶”團體標準也是全市第一個團體標準,此舉標志著我縣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標準建立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同時,我縣“紫金蟬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工作已經進入遞交材料到國家局的第二階段,預計明年可以正式通過資質審查并獲得批準。
(三)利用物聯網,保障產業標準實施
我縣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開發智慧茶園管理平臺,通過茶葉全產業鏈信息管理系統結合政府監管、企業管理、消費者知情三個維度需求,推動我縣茶葉生產的“安全,高質,標準化”。物聯網系統搭建后,我縣茶葉“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將實現數據的智能采集、科學分析、自動管控,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最終實現紫金茶標準化、科學化管理。
(四)打造標的,提升品牌競爭優勢
1.我縣分別在今年1月、3月、5月舉辦了網紅代言、春茶開采、首屆紫金十大蟬茶評比等活動,營造了“紫金蟬茶”良好的宣傳氛圍,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在2019年廣東十大好春茶評選活動中,紫金5綠3紅共8個茶樣獲得廣東十大好春茶殊榮。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中國深圳茶產業博覽會中“紫金蟬茶”(紅茶)還獲得“中茶杯”國際鼎承茶王賽特別金獎。可以說,紫金茶品質已躋身省內優秀行列。
2.今年7月,我縣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紫金綠茶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9月被省認定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茶葉專業鎮。目前,紫金茶區域品牌價值達到34.8億元。未來,我縣將不斷擦亮區域公用品牌、壯大企業品牌、打響產品品牌,持續加強品牌建設和宣傳力度,促進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競爭力。
3.今年9月,縣文廣體旅局還制訂《關于組織文藝愛好者對宣傳推介紫金茶文化進行采風活動方案》,組織了縣文學協會、縣音舞協會、縣詩聯學會20多名文藝骨干,深入紫城、龍窩、蘇區、南嶺等鎮茶場進行采風活動,創作了一批宣傳紫金茶文化、“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小說、花朝戲、客家山歌、小品、相聲、歌曲等門類的作品50多篇,擬推薦《紫金文藝》等刊物發表;《紫金蟬茶·蜜香萬家》、《蟬茶飄香》等MV在河源電視臺綜合頻道、抖音等媒介熱播,擴大了紫金蟬茶宣傳力度,保持紫金茶文化建設在全市同行中的優勢。
(五)建立機制,擦亮紫金茶品牌
2018年12月,在縣級財政比較困難的情況,我縣出臺了《紫金縣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獎勵辦法》鼓勵企業創品牌、爭名牌,目前還正擬訂紫金茶葉品牌管理辦法,我縣將通過一系列的辦法舉措,建立紫金茶葉品牌建設的長效機制。今年,我縣茶葉類省級名牌產品增加1個,達到了10個,我縣茶葉品牌建設再上一個臺階。
二、存在問題
在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我縣茶葉產業標準雖已通過審查并于月底正式發布,但相關問題仍較突出。具體表現在:
1.人才匱乏。全縣雖有茶葉技術人員150人左右,但茶樹栽培、茶葉加工、企業管理、營銷、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本科、大專畢業生少之又少,人才匱乏制約著我縣茶產業的高標準建設。
2.茶文化建設滯后。客觀來說,紫金茶文化發展與產業發展是不相適應的,尤其是茶飲文化發展相對滯后,對產業發展形成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紫金茶典故、記載少之又少、缺少城市內茶文化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等展示平臺。
3.組織保障較弱。目前,我縣茶產業發展主要工作任務集中在副股建制的茶產業發展辦公室。人員少、建制標準低,工作量大,與目前茶產業快速發展當中種植、加工、多產融合、品牌打造、營銷體系建立等多重角色的任務不相匹配。
4.品牌營銷仍較弱。目前,我縣主推紫金蟬茶區域品牌,但我國傳統茶品類多,競爭激烈,紫金茶想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跳出傳統茶的競爭格局,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營銷體系。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1.大力實施人才引進計劃,為縣內企業人才留的住、做得好,爭取縣級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引進重本學歷管理型人才的勞務補貼、解決編制等方法,短期內提升我縣茶葉人才質量。
2.深挖我縣茶文化潛力,對紫金茶的歷史、文化、民俗、制茶工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獨特的品質,向外界廣泛宣傳,提高知名度。同時進一步促進“茶旅文”深度融合發展,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
3.以紫金茶品牌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品牌整合工作,圍繞“紫金蟬茶”為核心品牌進行品牌整合并開展系列宣傳推介,練好內功,規范品牌,紫金蟬茶”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后,將通過授權使用、納入溯源系統等方式推動標準落到實處,進一步規范品牌的質量標準,建立標準化的營銷體系,促進紫金茶與大灣區市場對接為紐帶,提升紫金茶的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同時在龍華區對口幫扶紫金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擬通過紫金縣惠農扶貧開發公司,整合資源,為深圳龍華區相關單位提供采購窗口,爭取為讓廣大茶企、農戶享受大灣區發展紅利。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支持。歡迎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紫金縣農業農村局
2019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