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指標設定立足“穩”,環境質量謀求“進”
廣東如何提升生態文明治理能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這一話題近日備受代表委員們關注。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廣東將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內涵式發展,堅持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促進。今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更加注重區域協調治理。
全省空氣質量連續7年全面達標
南方日報:生態環境是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去年廣東的情況如何?
魯修祿:2021年是廣東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最顯著的一年,污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轉向“深入打好”,并協同推進減污降碳,高水平高質量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
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高位保持穩中有進,大氣6項主要污染物指標連續7年全面達標,全省PM2.5平均濃度達22微克/立方米,21個地市PM2.5濃度均完成考核目標,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為94.3%。
同時,水環境質量連續3年穩步提升,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14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89.9%,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0.2%。
農村生態環境也得到較大改善,去年我們摸查全省5.77萬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全省納入民生實事辦理儲備庫的自然村中1626個已動工、1393個已完工,超額完成當年的民生實事任務。今年將更注重區域協調,將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從城市向農村延伸,確保今年底前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達到50%以上。
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
南方日報:目前廣東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怎樣的形勢?
魯修祿:今年廣東生態環保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環境治理設定的目標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9.2%、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到0.7%,AQI達標率保持在92.8%以上,PM2.5濃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等,這是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
廣東正進入生態環境內涵式發展的時期。在指標設定上體現“穩”,不追求過高指標。必須深刻理解環境質量與考核指標的關系,全面攻堅正轉入攻堅戰與持久戰相并行階段,更高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的實現要依靠更系統全面的治理,既要久久為功,又要下繡花功夫。在生態環境質量上要實現“進”,要繼續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延伸和拓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度和廣度。
南方日報:廣東今年將如何部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
魯修祿: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很強的同根同源性,因此提出協同管控。今年是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的關鍵一年,要重點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緊密結合。
在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去年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金額分別為1.997億噸和46.1億元,穩居全國首位;創新發展碳金融產品,碳普惠核證減排備案累計簽發192萬噸。
今年將重點推進環評領域減污降碳協同管控,持續深化低碳試點省市建設,并進一步擴大碳交易控排行業范圍、降低控排企業門檻,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同時,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治水堅持控源截污與生態擴容相結合,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河湖生態功能;鞏固提升國考斷面整治成效、強化源頭水生態保護等;深入實施空氣質量全面提升行動,重點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戰役。
主動服務對接重大項目指導環評
南方日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如何服務“六穩”“六?!??
魯修祿: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將主動做好服務,生態環境部門提前介入對接項目,指導、幫助做好項目環評工作。同時,在審批上盡可能加快,去年我們進一步優化環評分級管理,99.8%以上項目就地審批,全省以告知承諾制形式審批項目環評超400個。今年將繼續深入落實重大項目環評服務機制,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在環境執法上,我們要學習借鑒紀檢監察經驗,既保持嚴的主基調,又要注重預防和教育警示。廣東正持續優化執法方式,企業只要不是惡意污染環境,都會給予整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