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香引來八方客 蟬茶聚齊萬家歡
與一般的茶葉活動不同,這是一場規模大、覆蓋廣、檔次高的廣東茶業盛會,活動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屆時茶人、茶農、茶商群賢畢至,共商廣東茶業發展大計,茶葉、茶藝、茶旅交相輝映,共繪廣東茶業發展圖景。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本屆大會選址紫金舉辦有何緣由?
答案要從四盞茶講起
▼▼▼
在廣東名茶圖譜上,紫金蟬茶以其蜜香馥郁、品質上乘而聲名遠揚。紫金蟬茶是指特定品種在特定環境下,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并由茶農手工采摘一芽二葉后,經特殊工藝精心制成的茶葉,也被當地人稱為“茶中燕窩”。
冷空氣入粵迎來初冬時節,走進紫金縣仍綠意盎然的茶園,若仔細探尋一番,總能發現數只“不怕冷”的小綠葉蟬時而停留葉面,時而因聽見聲響躲藏。小綠葉蟬,是賦予紫金蟬茶獨具天然蜜香的綠色精靈,只生存在無污染的環境中,對茶園管理要求非常高。
為了更好地“引蟬入室”,紫金縣始終堅持要求域內茶葉生產主體采用有機種植模式,從種植管護、采摘到加工,環環相連才能造就一杯無公害的生態茶。2022年6月,紫金縣被評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如今,紫金縣已建成廣東省生態茶園20個,獲評廣東“區域品牌生態茶園示范縣”,是廣東實現無公害、有機生產率較高的產茶縣之一。
根植這抹青綠,紫金蟬茶充分發揮產業效應,讓生態綠葉變富農金葉。2022年,紫金縣105個行政村發展茶葉種植,流轉土地6200畝,帶動農戶4505戶,解決勞動就業近2萬人,茶農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0%以上。
近年來,紫金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原則,實施“紫金蟬茶”品牌建設“五個一”工程,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輻射帶動,不斷提升紫金蟬茶的品牌影響力。數據顯示,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1.8萬畝增加到目前的7.5萬畝,品牌價值超35億元。預計到2025年,紫金縣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總產量達5000噸,茶產業綜合年產值超20億元。
茶產業實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紫金縣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茶罐子,國內蟬茶核心產區雛形初現。紫金蟬茶也相繼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粵字號”農產品百縣百品縣域公用品牌優秀品牌、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
根植生態、打響品牌是紫金蟬茶發展的關鍵詞,推動“紫金蟬茶·蜜香萬家”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歷年“廣東十大好春茶”“廣東十大茗茶”評比中,紫金蟬茶共25款茶樣獲獎,總數在參評縣(市、區)排名全省第一。此外,紫金蟬茶還先后獲得“世界紅茶大賽”“中茶杯”“國飲杯”“亞太茗茶”特等獎、金獎等榮譽172項。
作為中國茶業百強縣,紫金縣已有近700年的茶葉種植歷史。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紫金蟬茶積極擁抱科技,讓傳統茶產業有了新機遇、新愿景,在數字賦能、綠色轉型中續寫新茶經。
在提升品質方面,紫金縣大力推廣紫金蟬茶團體標準,加快紫城、龍窩、南嶺等3個大型標準化茶葉加工廠的建設,創建全國茶葉全域有機示范縣,推動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在交流合作方面,紫金縣加強與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院校深度合作,深入研究小綠葉蟬繁育、紫金蟬茶的蜜香原理及蟬茶價值,開發茶葉衍生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在人才培育方面,紫金縣建立名師工作室,培育一批茶葉采摘、制作、加工等方面專業人才,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樹立了“既要種好茶,更要制好茶”的理念。
在轉型賦能方面,紫金縣建有茶葉產業學院、紫金縣紫金蟬茶研究所、茶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成功改造低產茶園2923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30畝,打造了紫金茶葉大智慧數字平臺,基本建立了覆蓋全部生產基地的產銷銜接體系。
從紫城鎮出發,沿著龍窩鎮、蘇區鎮、南嶺鎮游玩,一條“紅色基因、古韻茶香”茶旅精品旅游線路被清晰勾勒。這里有全國唯一以“蘇區”命名的蘇區鎮,也有以“茶”為主題的特色莊園,能一站式滿足種茶、采茶、制茶、品茶的茶園慢生活,助力紫金茶產業從生產領域向生活休閑領域過渡,延伸茶產業鏈條。
回溯紫金茶產業的發展歷史,客家茶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與其密不可分。當前,紫金縣積極鼓勵茶企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茶文化+”“綠色茶園+”“紅色+”產業,鷹峰山康養基地、紫金客茶谷、龍王綠茶旅基地、黃花莊園等大型茶旅綜合體不斷涌現。2022年,涉茶行業旅游接待量超45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近4.5億元;今年五月中旬,紫金縣成功入選“多彩茶鄉——特色魅力茶鄉”。
接下來,紫金縣將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綠美廣東”為契機,借助獨特的客家文化、豐富的紅色資源,不斷引導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與4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進行資源優勢有機整合,釋放更多茶旅發展新動能,引領茶產業轉型升級,擦亮“中國蟬茶之鄉”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