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十三五”圓滿收官 “融深”“融灣”碩果累累
核心提示:
2月6日至8日,紫金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紫金縣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順利完成各項議程并圓滿閉幕。
回顧成績,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紫金縣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全面回顧了“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為全縣上下投身新時代、擔當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注入強大信心。
“十三五”時期,紫金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期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0%,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3%,稅收總收入年均增長4.3%。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紫金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紫金面對嚴峻考驗,共克時艱,取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這一年,紫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同時,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果。這一年,園區開發跑出新速度,發展格局實現新突破,逆勢啟動藍塘產業新城建設,累計引進入園項目8個、總投資達209億元,紫城工業園新增引進項目10個。這一年,“融深”“融灣”全面提速,河惠莞高速公路(紫惠段)建成通車。
這些成效的取得,確保了“十三五”完美收官,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和開啟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發展成效
成效1
園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果
園區開發跑出新速度。紫金縣成為全市唯一在“十三五”期間新建2個工業園區的縣,紫城工業園首期基本建成,藍塘產業新城加快建設,新建成園區面積4.7平方公里,引進入園項目44個、總投資337億元。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引進了金盛蘭優特鋼、大陽電工、臺灣大統營集團、聚飛鑫科技、敬梓康養溫泉等一批成長性好、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大的項目,合同投資總額達456億元,比“十二五”期間翻了一番。
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新增長。“十三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7.6%,五年累計實施省市縣重點項目135個、總投資312.2億元,對比“十二五”時期分別增長114.3%和18.2%。
成效2
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
鄉村振興“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如期實現。建成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紫金蟬茶”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獲評“廣東十大好春茶”數量連續三年位居榜首,品牌價值達34.8億元;“紫金春甜桔”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脫貧攻堅如期完成。全縣貧困對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6127元提高到15129元,54個相對貧困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由“十二五”期末不足2萬元增加到40萬元以上,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出列。
鄉村風貌較大改善。4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穩步推進,1010個自然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559個自然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完善道路、供水、電網、公廁等一批農村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基層公共服務不斷健全。
成效3
“融深”“融灣”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體系日臻完善。五年累計投入87.8億元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新增高速公路60.5公里,改造國省縣鄉道103.5公里;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全國示范縣;加快形成外聯內暢的交通體系,融入了深莞惠1小時經濟圈,實現與深圳都市圈、惠州“豐”字交通網絡的快捷聯通。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減少行政審批事項118項,營商便利化程度居全市前列;政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數據上云、服務下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縣直機構改革和鄉鎮體制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基層賦權增能減負目標逐步實現。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東江、韓江流域水質均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以上,斷面考核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提高到98%,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向好;森林覆蓋率達76.7%,比“十二五”期末增長1.9個百分點。
成效4
縣城面貌實現重大提升
縣城提質擴容穩步推進。躋身“省衛生縣城”行列,入選“省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縣城框架有序拉開,新過境路、安良大道南段建成通車,安良大道北段加快建設,“南北貫通、東西暢通”的發展輪廓初現雛形,“一廊、一帶、兩軸、四片、多廊道”的空間結構加快構筑。
縣城功能逐步完善。城南新區規劃加快修編,建成千家寨生態休閑公園首期工程,景觀綠化等重點工程扎實推進,中心城區城市化進程提速增效。
成效5
民生福祉實現重大改善
民生保障不斷改善,發展成果惠及大眾。獲得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稱號,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通過“廣東省教育強縣”復評;新(擴)建校舍39間,新增學位3450個,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5%;建成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第二人民醫院和縣120指揮中心,完成縣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和18間基層衛生院整體搬遷和升級改造,新增床位450個,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3%;新(改)建村衛生站216間;新增1項省級、6項市級、6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縣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和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穩就業保民生。“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深入實施,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現大病保險救助范圍全覆蓋,城鄉居民社保參保覆蓋面逐年擴大。
社會治安持續穩定。掃黑除惡斗爭縱深推進,打擊犯罪成效穩居全市前列;成功抵御重大洪澇災害,有效應對“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2020年”成績單
關鍵詞
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勝利”
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紫金縣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縣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實現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報告。同時,堅持“雙線”作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支持企業17條”“支持商貿服務業企業8條”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復工復產,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
據統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7.8 億元、增長4.5%,增速全市排名第2;工業投資增長36.1%,全市排名第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億元,增速全市排名第1;外貿進出口總額3.5億元、增長84.8%,增速全市排名第1;農業總產值46.5億元、增長6.4%,增速全市排名第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3億元、增長7.8%,增速全市排名第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 億元、增長 7%,增速全市排名第3;固定資產投資66.4 億元,增長6.4%,增速全市排名第3。
關鍵詞
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雙豐收”
圍繞“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驗收考核居全市第2、粵北5市40個縣(區)第10。
鄉村產業加快發展。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省專業村13個;8款茶產品獲得2020年廣東“十大好春茶”稱號,6個農產品品牌入選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名單。
休閑農業加快發展。打造“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示范鎮2個,紫金“紅色基因、古韻茶香”精品線路獲評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紫金客茶谷獲評“廣東省森林旅游品牌地”,九和金光村入選第二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單。
環境整治成效顯著。如期完成省掛牌整治土地管理亂象問題整改任務,在全市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鄉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達到考核要求,新增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點213個,全域集中供水率提高到80%;完成農村戶廁改造任務,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村級污水有效處理率提高到84.6%。
鄉村治理更加有力。基層網格化管理機制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龍窩“積分+”治理模式被省委辦公廳刊發推廣。
關鍵詞
四大平臺建設實現“新突破”
在去年國家推動復工復產初期,紫金逆勢啟動藍塘產業新城建設,以“勇爭先”的氣魄再創工業新平臺,得到了省有關部門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社會各界不斷看好紫金、投資紫金,累計引進入園項目8個、總投資達209億元;紫城工業園新增引進項目10個、新投產企業5家、在建項目22個;城南新區加速推進,市政設施、教育配套等基礎設施加快完善;省級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園持續發展,園區23個項目建成投產,全年茶葉種植面積達5萬畝、產量3200噸、產值10億元。
關鍵詞
交通基礎設施實現“新變化”
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河惠莞高速公路如期全線通車,打通了紫金縣“融深”“融灣”的戰略通道;河惠汕高速公路、國道G355線紫金林田至江東新區勝利段前期工作扎實推進,一批國省道工程項目、縣鄉公路提檔升級工程穩步實施;國道 G236安良大道南段國道、G236(原省道 S242 線紫金縣城段)建成通車,進一步打通縣城交通大動脈;打造秋香江懷生橋至西城橋段兩岸道路2條“樣板路”,動工建設興安路、千家寨生態公園二期主入口廣場。
關鍵詞
群眾幸福感不斷提高
義容實驗學校等11所寄宿制小學及改擴建學校完成建設,縣六小等6所學校完成改擴建并投入使用,城南新區幼兒園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完成學前教育“5080”建設任務;縣新“三館一中心”、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工建設,佑文中學加快建設,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安全形勢總體穩定;縣關工委獲評“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先進集體”。
(本報記者 田紅秀 特約記者 黃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