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歲末年初防范非法集資風險預警提示
歲末年初,各行各業正陸續結算工資、發放年終獎,這是對辛勞工作一年最好的獎勵。錢袋子鼓起來了,不少人會選擇添置新物件來犒勞自己,也有人會選擇投資理財,讓荷包更加豐厚。在此,提醒廣大居民,如遇下列情形務必警惕:
(一)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以“購物返本”“消費返利”“購車返現”“消費等于賺錢”“看廣告賺外快”“你消費我還錢”為噱頭,承諾高額甚至全額返還消費款、加盟費等,以此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的;
(二)以互聯網金融、私募入股、虛擬數字貨幣、區塊鏈、扶貧、慈善、互助、理財、投資咨詢、財富管理、P2P、擔保、金融信息服務等名義聚集資金,許諾高額回報,無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文書,要求以現金方式或向個人賬戶、境外賬戶繳納投資款的;
(三)明顯超出公司注冊登記的經營范圍,尤其是沒有金融牌證和頻繁變換公司名稱、投資項目、經營地址的;
(四)在發放的宣傳單上印制相關領導同志照片、所謂的領導講話、重要會議文件內容,用以證明所推銷的投資、理財項目受國家支持的;
(五)在街頭、超市、商場等人員聚集場所擺攤設點發放、推介“投資理財”廣告,尤其以老年人為主要招攬對象的;
(六)通過群發短信、電話等通訊方式推銷“投資項目”“理財產品”,同時招攬社會公眾參加在賓館、飯店、寫字樓舉行“投資”推介會的;
(七)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
(八)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組織考察、旅游、講座等方式招攬老年群眾的;
(九)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承諾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購買,然后攜款潛逃的;
(十)假借實體項目、交易所、合伙人或原始股進行非法集資的。
非法集資的形式萬變不離其宗,其基本特征有4個:一是未經國家有權機關批準;二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及社會公眾募集資金;三是承諾高額回報;四是表面形式合法甚至很光鮮,實質是用以掩蓋其非法集資的目的。
另外,還要注意區分非法集資和正常民間借貸,民間借貸一般是向特定對象(如親戚、朋友等)借款,且人數一般不多,一般也不具有特別高的回報。非法集資是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依法許可或者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以許諾還本付息或者給予其他投資回報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行為,具有非法性、利誘性和社會性。
非法集資的基本套路:
(一)高回報誘利。高回報誘惑是非法集資的主要非法集資人以高回報引誘投資人,比如利用股票市場新股發行高于面值,用“股權投資”“原始股”等概念,在比特幣火爆背景下,用“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概念,另外還會利用其它“高科技”“養老產業”“名畫”“眾籌”等向投資人畫了一個預期收益非常高的“餅”。
(二)虛假宣傳造勢。非法集資人通常會利用網站、博客、論壇等新媒體平臺和QQ、微信等平臺,展示各種或真或假的“注冊證書”“技術認證”“技術許可”和“政府批文”等,并舉辦各種線下造勢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產品推介會、組織集體旅游、考察等,贈送米面油、話費等小禮品等,故意把活動選在會議中心進行,讓投資人覺得“可信度”高。
(三)初期按時兌現本息。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非法集資者,在集資初期往往會“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以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對于資金數額小的,投資回報率甚至高達數十、上百倍,“釣”投資人和親戚朋友投入更多的資金,為以后收“網”準備。
(四)收”網“跑路。非法集資人采用“滾雪球”方式吸納的越來越多的資金,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集資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
廣大居民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請及時收集和保存廣告宣傳資料、推介會錄音錄像、合同協議、轉賬憑證等證據,主動向公安機關提交證據或線索,共同維護我縣金融穩定。
舉報途徑:
縣金融工作局(縣處非辦),聯系電話:0762-7816829, 地址:紫金縣秋江東路38號黨政辦公大樓810室;
縣公安局,聯系電話:110或0762-7822126,地址:紫金縣沿江路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