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富美”如何練就?紫金亮“秘籍”→
2023年度林長制和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工作考核結果顯示,紫金綜合得分居全市第二,獲評“優秀”等次。
“綠美生態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人人愛綠植綠護綠的理念已深入民心,村民以主人翁的角色參與這項工作,積極性非常高。”龍窩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黃文莉說,該鎮所有村均將綠美工作納入村規民約,群眾真正成為了綠美村莊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得益于綠美紫金生態建設的深入推進,近年來,紫金縣持續擦亮綠色生態底色、厚植發展優勢,以行動證明守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郁郁青山正成為紫金人民的“幸福靠山”。截至目前,2024年紫金全縣累計完成縣鎮村綠化面積6585.11畝,種植樹苗49.71萬株,平均成活率達94%以上,占年度任務的152.44%。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參與造林綠化行動,在結婚、生日、喬遷、升學等喜事時,通過認種認捐一棵樹,以植樹造林的方式賀喜慶祝、紀念成長,將植樹造林融入日常生活中。通過持續開展全民植綠、護綠、興綠,積極宣揚“有喜事來種樹、種好樹有喜事”新風尚,種樹已逐漸成為紫金人民喜事新辦的一種新習慣、新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紫金縣廣泛開展“我為家鄉種棵樹”“我的校園我綠化”等各類義務植樹活動1050場,參與人數超2.71萬人次,建設“商會林”“巾幗林”“青年林”“政協林”等各類主題林469個,種植樹苗近18萬株。同時,組織發動志愿者、義工0.82萬人次開展綠美生態建設宣傳及義務植樹等活動,全方位、多渠道營造了全民義務植樹的濃厚氛圍,推動綠美紫金生態建設深入人心。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不僅是廣大群眾的共同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2024年10月紫金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03,位居全市第1名。國控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同時,南嶺鎮成功創建2023年廣東省森林城鎮,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被評為2023年“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榮譽是書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書寫在紫金人民心中的答卷。
綠色是紫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紫金加快發展的最大優勢。今年以來,紫金堅持高位推動,大力推進綠美行動:縣黨政主要領導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鎮村一線現場調研部署綠化工作。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形成了全縣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和強大合力。綠美生態建設的“含綠量”不斷提升,“綠美版圖”持續擴大,生態文明建設跑出了紫金“加速度”。
與此同時,紫金集中連片營造鄉土闊葉混交林,高效統籌資金保障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任務,有序開展生態修復,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不斷提升生態資源治理能力,全面開啟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數據顯示,紫金縣已完成2024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面積16.59萬畝,其中林分優化5.5萬畝、完成新造林撫育6.24萬畝、森林撫育4.85萬畝,任務完成率100%。
富了鄉親、激發林業經濟活力
自“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以來,車前村不斷擴大油茶種植規模,大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張子成說:“目前村里正在打造縣級油茶示范點,今年新開墾了2000畝山地用于種植油茶。預計到2026年,車前村油茶種植總面積將達到1萬畝。”
近年來,紫金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契機,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做強茶葉、油茶、柑橘、蔬菜等優勢農業產業,做優生態旅游、國家儲備林、林下經濟和中草藥等新興產業,培育森林康養、林業碳匯等新增長點,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紫金縣高位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一步一個腳印將“山更綠、景更美、人更富”的畫卷書寫在大地上,一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正在加速形成,綠色產業體系在綠水青山間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綠水青山已轉化為人民群眾實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綠富美”三贏格局在紫金徐徐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