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百千萬工程” 紫金加速跑④】高標準推進綠美紫金生態建設
為展現紫金縣上下凝心聚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為,紫金發布推出“錨定‘百千萬工程’ 紫金加速跑”系列報道。
“我很喜歡到白溪水庫拍照,尤其是傍晚時分,能捕捉到晚霞漫天、百鳥歸巢等景致,讓我深受震撼。”日前,攝影愛好者廖梓榮又來到紫金縣紫城鎮白溪村白溪水庫,游覽白溪一湖碧水、幾重綠嶺的生態美景。 據統計,紫金縣完成2023年森林精準提升建設任務15.37萬畝,成功創建廣東省森林城鎮1個(南嶺鎮),打造森林鄉村1個、綠美古樹鄉村1個,開展鄉村綠化美化10個。 三級聯動 奏響綠美“進行曲”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葉欽良回憶十年前帶領團隊開展野生植物資源野外調查時,首次看到綻放的成片紫紋兜蘭,留下深刻印象。 “紫紋兜蘭對環境要求高,包括水分、濕度、土壤、溫度等,若土壤或水被污染,則無法生存。”葉欽良介紹,白溪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得很好,分布著兩個上千株的紫紋兜蘭種群,集中生長在溝谷潮濕狹窄地帶。若生態環境被破壞或人為破壞,種群將全軍覆沒。 為了提高結實率,今年以來,白溪保護區開始對紫紋兜蘭進行人工授粉,將紫紋兜蘭的花苞套上“保護袋”,在開花后花粉活性最強時,將花粉取下來,給另外一株同樣開花的紫紋兜蘭進行人工授粉,以此來保護和擴大紫紋兜蘭種群。 近年來,白溪保護區積極開展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的監測、研究與保護工作,維護區內保護植物生態環境穩定,防止人為干擾和非法采集,同時對其進行野外監測和回歸研究,培育珍稀瀕危植物種苗回歸野外擴大種群,保護生物多樣性,助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紫金樣板。 據統計,紫金縣生物多樣性豐富,白溪保護區面積57755.5公頃,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有野生脊椎動物資源163種,包括小靈貓和穿山甲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1種,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紫紋兜蘭和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長柄石杉、福氏馬尾杉等21種。 此外,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等新物種研究成果登上全球頂尖期刊。今年5月,紫金縣轄區發現的新物種——河源堇菜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Nordic Journal of Botany》上刊登。 實干守護“綠色使命” 據不完全統計,活動當天,全縣參與義務植樹人員達1700余人,植樹面積160余畝,栽植樹苗8545株。 紫金縣處于粵北生態發展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7%,是全省第三大生態林業縣,享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洲、東江流域的璀璨明珠等美譽。綠色是紫金發展的最亮底色和最大底氣,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既是省、市賦予紫金縣的重要職責使命,也是紫金實現又穩又好、加快發展的底氣所在。 近年來,紫金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嚴抓生態保護,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始終堅持穩步推進全域綠化,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生態底色。今年上半年,紫金縣編制《紫金縣綠美紫金生態建設實施方案》和《紫金縣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6個縣級具體行動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專班化、清單化、具體化推動綠美紫金生態建設。截至目前,紫金縣建成林長義務植樹基地17個及公仆林、初心林等主題林5個,義務植樹面積240畝、1.3萬株。 當前,紫金縣推深做實林長制,全力做好林分改造和林相提升工作,成立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區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任務。今年10月,龍華紫金兩地正式簽訂《雙碳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林業碳匯、森林經營、綠色新能源等碳普惠項目,推動兩地實現“綠富”雙贏,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加快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目前,紫金縣已建成全市首個“碳普惠綠色園區”,全縣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等級持續提升。紫金林業碳匯正在,以“2+1”方式進行試點工作,在該工作方案下,瓦溪鎮下瀨村實施深圳碳普惠,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7萬元,義容鎮龍騰村實施廣東碳普惠,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近30萬元,在九和鎮實施國家碳匯交易CCER。 此外,紫金還積極探索森林資源保護新舉措,推出林長制“組合拳”,實施“河長+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工作機制,齊抓共管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逐步形成部門協同治理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