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縣有關單位:
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紫金縣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縣自然資源局反映。
紫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17日
紫金縣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切實做好我縣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河府辦〔2025〕4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縣地質災害概況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我縣地質災害呈點多、面廣、規模小、危害大等特點。截至2025年2月28日,全縣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198處(其中大型及以上42處,中型88處,小型68處,見附件1),受威脅人口20884人,潛在經濟損失35466.4萬元。
(二)發育、分布特征及成災規律。我縣地質災害具有突發、多發、同發等特點,時空分布特征明顯。每年汛期(4—10月份)是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多發、易發期,每年的枯水期(1—3月、10—12月)是地面塌陷的易發期。在空間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花崗巖風化土層覆蓋區及沉積巖風化松散巖土覆蓋區。
(三)發生災情險情概況。2024年全年發生地質災害險情8起,地質災害發生率比往年偏高,但未造成人員傷亡及較大經濟損失。
2024年全縣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分別為紫金中學崩塌群地質災害隱患點、紫城鎮紫城第二中學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龍窩鎮竹徑小學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升級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1處,為水墩鎮水口村田心小組甜美坑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核銷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隱患點7處。
二、2025年天氣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25年我縣氣溫偏高,年平均氣溫21.5~22.0℃,較常年同期偏高0.5~1.0℃;降雨量與常年基本持平,年平均降水量為1600~1800毫米。氣象災害主要表現為:前旱后澇,階段性與局地性氣象災害較為突出,暴雨災害較重,高溫熱害強,臺風影響較大,需特別關注“龍舟水”和后汛期臺風暴雨。
氣溫和降水預測:2025年2月,全縣大部地區氣溫偏低0.1~0.5℃,降水偏少3~5成。春季(3—5月)氣溫偏高0.5~1℃,降水偏少2~3成。夏季(6—8月)氣溫偏高0.5~1℃,降水偏多1~2成。秋季(9—11月)氣溫略偏高0.1~0.5℃,降水偏多1成左右。
暴雨預測:汛期內我縣暴雨日數略偏多,降水集中期(“龍舟水”)及臺風可能帶來極端強降水。
臺風預測:預計登陸或嚴重影響我省的熱帶氣旋有5~6個,其中影響我縣的有2個左右,接近常年,強度略偏強。
2025年我縣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月—10月),尤其是4—7月是強降雨集中期,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易發期;受臺風氣候影響,可能有暴雨或大暴雨等強降雨天氣,臺風期間也是地質災害的易發期;常年小地震頻發,對地質環境破壞較大,可能發生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縫等次生地質災害,地震期間也是地質災害的易發期。因此,我縣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包括汛期、臺風期間及地震期間。
三、2025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2025年降雨、臺風趨勢預測,結合近年來全縣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及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特征,預計2025年全縣地質災害類型仍然以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為主,地質災害的數量、規模及危害總體上與常年持平。具體預測如下:
1.地質災害易發、頻發期。崩塌、滑坡、泥石流易發、頻發期與集中降水期基本一致,一般出現在4—9月份,可能形成群發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1—2月份及10—12月份枯水期,應注意防范地面塌陷地質災害。
2.地質災害高發、群發區。我縣地處花崗巖風化土層覆蓋區及沉積巖風化松散巖土覆蓋區,崩塌、滑坡高發易發,主要分布于東南部的水墩、龍窩、蘇區、南嶺及北部的紫城、黃塘等鎮,具有突發、群發、同發等特點;我縣地質災害致災點多集中在村鎮居民區及礦山活動密切地區,與削坡建房及工程建設等密切相關,山區人多地少,居民建房屋多依山削坡而建,存在大量削坡建房風險點。村鎮居民削坡建房地帶、礦山活動區及交通建設區段可能出現崩塌、滑坡、泥石流突發、群發現象。
3.地質災害主導、誘發因素。削坡建房、公路開挖及采礦活動等破壞地質環境的工程建設活動仍然是地質災害主導因素。長時間強降雨或暴雨、地震、山塘水庫蓄排水是地質災害誘發因素,當連續降水達到150毫米(長時間降雨)或日降水達到80毫米以上(暴雨)時,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當連續降水達到200毫米(長時間強降雨)或日降水150毫米以上(大暴雨)時,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極大。
4.規模及危害對象。我縣地質災害仍然以中小規模為主,危害對象主要為村鎮居民、中小學生等,村鎮居民及中小學生是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的主要對象,學校、居民點等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督查重點單位。
四、重要地質災害預防區、地段、隱患點
根據地質災害成災規律,結合我縣地質環境條件及人類工程活動強度,我縣2025年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段包括地質災害易發區、削坡建房現象嚴重的村鎮居民點、交通干線、重大設施沿線采礦活動區等區域。
(一)重點防治區
1.黃塘、九和、瓦溪、紫城、中壩、敬梓鎮崩塌、滑坡、地面塌陷高易發區,龍窩、蘇區、南嶺、水墩鎮崩塌、滑坡高易發區;
2.鳳安、藍塘、好義鎮崩塌、滑坡中易發區;
3.柏埔、義容、上義鎮崩塌低易發區。
(二)重點防范的交通干線
1.河源—紫金公路附城段和黃塘段[G355線K767+000~K781+800(縣城—茜坑)14.8km(附城段)、G355線K781+800~K816+990(茜坑—官田)35.19km(黃塘段)];
2.烏石—水墩公路段[X170線K0+000~K25+630(升平村—水墩圩)25.6km];
3.紫金—南嶺公路段[G236線K1189+000~K1231+000(福船崗—蘇區圩鎮)42km、S337線K139+850~K150+350(黃坑橋路口—蘇區鎮)10.5km、X123線K0+000~K3+000(黃坑橋路口—南嶺圩)3km]。
(三)重點防范的中、小學校
紫金中學、紫城第二中學、紫城鎮第五小學、上義鎮招元小學、龍窩鎮竹徑小學、龍窩鎮琴口小學等6所尚未完成地質災害工程治理的學校,其余18所已完成地質災害工程治理但未核銷的在冊地質災害隱患學校為次重點防范校區。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治責任
各鎮、各有關單位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及早全面部署2025年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明確具體負責人,做到領導到位、任務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各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要認真履行職責,周密部署,靠前指揮,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必須按照防災責任制的要求,制定應急防災預案,落實所在地區、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的責任,并明確專人負責。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和監督工作,各鎮人民政府和住建、交通運輸、水務、應急、教育、旅游、財政、氣象、供電等主管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見附件2)組織做好轄區內或各自相關行業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治理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動態巡查,夯實防災基礎
各鎮、各有關單位要重點加強各轄區、各系統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風險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的動態巡查工作。縣自然資源局要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管理工作,動態更新完善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有關信息,對納入數據庫管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均要制定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防范措施,明確責任人,發放明白卡,豎立警示牌,確保隱患點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及時在管理系統中核銷通過工程治理、搬遷避讓等防治措施后已經消除威脅的原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因其他原因已經消除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
(三)加強監測預警,開展值班值守
自然資源部門要聯合當地氣象部門,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特別是強降雨過程的地質災害實時預報,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確實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撤離,最大限度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或社會熱點關注的事件,縣自然資源局應迅速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調查,編制應急調查報告。要嚴格落實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或者出現重大以上險情,必須在接到信息的30分鐘內上報縣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1小時內書面形式速報,并及時續報搶險救災進展和災情險情變化,保證數據準確、及時,做到不瞞報、不漏報、不錯報。
(四)加強工程監管,嚴控削坡建設
各鎮、各有關單位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三同時”制度,嚴格依法監督建設活動,發現違法行為應及時制止和查處,督促整改,從源頭上嚴控人為新增地質災害隱患。統籌做好農村住房集中建設工作,要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及有關要求,做好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避開地質災害危險區和地質災害易發點,科學確定農村住房集中建設選址,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集中力量對轄區內削坡地段重點開展排查,深入開展削坡建房風險排查整治工作,消除或有效降低削坡建房風險。針對工程建設削坡產生的地質災害安全隱患,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要依法責令施工單位立即停止削坡行為,督促項目工程建設單位聘請有資質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機構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經評估認為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建設工程,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應當要求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并依法予以監督。
(五)加大資金投入,持續推進隱患治理
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為地質災害調查、評估、監測、搬遷、治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信息平臺體系建設等提供必需的工作經費,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有序開展。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與治理工作,因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質災害治理,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要積極做好申報立項,爭取上級財政防治資金;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依法由業主單位和行業主管部門承擔治理和監管責任。
(六)加強宣傳培訓,普及防災知識
各鎮、各有關部門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采取舉辦培訓班、媒體播報、發放宣傳材料、現場講解防災避災知識等多種方式,加強法規政策和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普及,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防災避險的意識和能力。要加強業務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人員有效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技能。要加強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尤其對威脅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組織開展受威脅對象參與的應急避險演練。
(七)強化應急準備,提升處置能力
各級人民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自然資源、財政、應急、教育、水務、交通、住建、旅游、生態環境、氣象等有關部門應按照“政府領導,部門聯動,屬地負責”原則,切實加強對本系統地質災害的監測預防、綜合治理與應急管理工作。各鎮要配備人員和必要的交通、通信、搶險救災等地質災害應急裝備,落實人員經費,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 。
各鎮人民政府要抓緊修訂、完善轄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完成鎮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對于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制定單點地質災害防災避險預案,并向社會公布。抓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一旦發生重大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應及時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出現緊急險情,當地政府應采取果斷措施,及時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讓,并保障臨時避災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排危除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力爭全縣實現“零傷亡”目標。
附件:
1.紫金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統計表
2.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清單
附件1
紫金縣地質災害隱患點統計表
附件2
責任單位工作職責清單
相關鏈接:一圖讀懂《紫金縣2025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